动态新闻

{栏目简称}

谋思谈:邪恶的母亲——苏州上方山太姆崇拜研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4-11浏览次数:3552

    4月7日下午4-6点,太阳成集团tyc人类学所2016第三期谋思谈研讨会在河仁楼324室举行。此次精彩的研讨由人类学所杨德睿老师主讲,他刚完成了他的新作,题目为“邪恶的母亲:苏州上方山太姆崇拜研究”。研讨会由杨渝东老师主持,同时邵京、曹慧中,心理系的张洪、肖承丽,澳洲国立大学人类学系的任柯安(Andrew Kipnis)、东南大学闫志丹,南京理工大学李晓斐、以及江苏社会科公司马岚等诸位老师等均参加了此次研讨。除了参与老师人数众多之外,包括外院系在内的很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也都赶来旁听,因场地有限,一部分同学只好站着听完了全程。
    杨德睿老师首先以一段从田野调查中获得的视频来叙述他选题的原因。视频内容是一位中年妇女被附身之后寻求法师的帮助,法师给她分析是被什么妖精附身并驱赶妖精的过程。他由此才知道上方山太姆的相关背景知识并产生了研究兴趣。他的问题是,为什么捉这些附体的妖精,需要一位太姆这样一位带有邪性的女性神灵。杨老师讲述了目前华人人类学家对女性,尤其是母亲身份的女性在民间宗教活动中的角色研究都只注意到母亲崇拜的正面形象,但是华人社会中存在一些完全不符合圣母形象的女神。这些“邪恶的母亲”表现出华人文化中哪些不合正统价值观的真相,探讨这类问题对更完整地了解汉人文化,看待士大夫书写的文献之外的草根中国,显然是很有必要的。然后他详细地展开了对上方山太姆崇拜的具体研究内容。
    杨老师指出他的文章旨在阐释苏州上方山太姆崇拜的文化意义,以期例证非主流的女神如何能有效地揭示华人民间文化中的一些暗流。首先,他讲述了太姆崇拜在不同时期的三个版本。在两宋时期,上方山太姆在朝廷、通俗神怪小说家、基层宗教职业者的遥相唱和但又各凭臆说的过程中被模模糊糊地建构出来,终于在明嘉靖、万历年间形成了在民间长期流传的神话版本。太姆为五通神之母。但她本身又是邪恶的,是上天的红蜘蛛下凡,还是吃人的嗜好,结果被打下地狱。通过套用“目连救母”的故事,五通神将她拯救出来。这是第一个上方山太姆的研究范本,此时的太姆形象是朦胧的、邪恶的。通过华光菩萨的神话把五通神和上方太姆联系了起来。然后,杨老师进到清朝,以《穹隆山志》为基础,描述了清初苏州的上层道士与人群体进行了一场将太姆崇拜正统化的失败尝试。这是上方山太姆崇拜的第二个研究范本。此时,经过以施道渊为中心的一群“改造派”人士对上方山太姆的形象进行官方正统化,上方山太姆受到观音的感化,改邪归正、吃斋念佛。然而这一改造收效甚微,该成果几十年之后被“查禁派”摧毁。最后,杨老师用田野调查材料描绘了目前在苏州地区依然浓厚的上方山太姆崇拜,以及太姆在当代苏州地区基层宗教世界中的形象。这第三个是民间口传的版本,上方太姆是蜘蛛精,五通神和她是拟造的母子关系,由她管辖这一方妖怪,呈现出一种黑社会的构造。最后,杨老师详细分析了为什么第一种和第三种版本能够并行存在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民众相信对待五通神这样的基层社会的黑恶力量,只是靠正统的神灵是不够的,因为他们无法控制所有的黑恶力量。而只有靠更大的黑恶力量,即太姆这样的“邪恶之母”,才能够控制他们。通过这些描述与分析,这篇文章意在指出,上方山太姆崇拜可看作是基层民众对善、恶和现世世界的权力的本质性关系的一种表达,同时也传达出他们乐于以“邪恶的母子”模型来构想、言说令人无奈的政治现实。
    杨老师激发了热烈的讨论。肖承丽指出中国女性的神存在这样的两面性,那么男性的神表面和背后的性质是否也一样。杨老师回应到中国有很多男性的神明都具有阳面和阴面,比如五通神的形象就有很多叠加的版本。另外,在印度教的神话系统中,神明的两面性也很常见。有同学提出了在太姆形象演变过程中,其丈夫形象的作用。杨老师认为其丈夫只是一个配角,很快就消失,这也导致太姆的形象能够凸显出来。邵京提问说在这地区是因为中邪的人多了,所以上方山太姆的崇拜显得重要,还是因为这个崇拜非常重要,才有这么多中邪的人。杨老师认为这两种情况都说得通,但是他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中邪的人多了才去寻求上方山太姆的帮助。杨渝东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此文从宗教研究的角度切入,得出了中国草根社会的政治理论,这个转变是如何得来的,其中的思考路径是什么。德睿老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他在田野调查过程中观察到中邪或生病之后的人是通过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病痛和感受,他们通常都会进入到一套完全是政治和权力的话语系统,寻求神明赶走附身的妖怪,而不是从医疗方面表达自己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从宗教背后看到了民众对政治和权力的表达。


人类学研究生研一 孙颖 供图、供稿
 

搜索